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消防射水與中繼送水建議方案

射水救災是消防人員每天都在做的事,但是若問擔任瞄子手的消防同仁,你現在瞄子的放水壓力及放水量是多少,泰半沒人答得出來。若問擔任水箱車司機的消防同仁,三樓燃燒的火災,你應該操作多大的放水壓力及此時的放水量是多少,亦多半答不上來。除少數有經驗的水線帶隊官會在無線電中通知司機放水時一併告知放水壓力外,大多數的帶隊官都只告訴司機「放水」,至於司機要放多大壓力,就只有憑經驗先放個大約3-5 kg/cm2的壓力,再等著帶隊官通知「加壓」或「減壓」。彷彿這一切都只是個大概,也沒個標準可供依循。在學校所學習的「消防水力學」,所背誦的公式,所介紹的「送水基準板」,都只停留在教室內,並未隨消防同仁帶到了工作崗位上。
     火場射水搶救,依據火勢的大小、水帶長度、樓層高度,予以增減水壓,甚至調整瞄子放水口大小,臨場應變以適應現場需要,本是理所當然。但問題在於沒有標準、漫無限制的臨場應變,卻顯得雜亂紛沓、不成章法。尤其在火場中,無線電常有頻道繁忙,無法插話之情形;或者建築物屏蔽,司機與帶隊官分處兩地,無線電訊號根本不通,司機與瞄子手各自為政,一團混亂,何來臨場應變之說。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初期放水時應該要有一套基準,讓彼此都有規則可循,而後再依現場情況做適當的增減。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TVJzWKVc6ueqBRxHCxuNNrBuIcLYsJ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