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1日 星期四

雲梯車射水與消防栓佔水源之建議事項


木造連動式平房火災,使用雲梯車射水滅火;或者3層樓以上火災,從外部射水防護,避免向上或向四周擴大燃燒;或者從雲梯車上延伸水線進入內部射水,皆為消防人員常用之滅火方法。但射水時,究竟應使用多大壓力,雲梯車瞄子放水量為多少,卻又說不上來,只知道雲梯車瞄子放水量及水壓皆大於一般手持瞄子,但不知道確切是多大。射水時,由雲梯車操作人員目視瞄子放水狀況,覺得放水量不足或射程不夠遠時,再以無線電呼叫水箱車司機加壓。這又是直覺式的操作,沒有一個標準。
雲梯車射水衍生的另一個問題便是現場消防栓水量供應是否足夠之問題。火場搶救作業,通常火場內部有瞄子手佈線深入搶救,外部有雲梯車射水防護火勢延燒(非由外部直接攻擊火點,此舉將危及內部瞄子手安全。),但雲梯車放水量大,是否可能造成現場水源供應不足,內部瞄子手水線中斷之情形。因此,有必要了解雲梯車放水量及消防栓供水量,以便將現場水源做最有效之利用。



雲梯車射水與消防栓佔水源之建議事項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雙口型消防栓2線進水流量測試實錄

依「救火栓設置標準」第10條規定,救火栓之設計放水量,單口式者,為每分鐘1立方公尺(1,000 L/min);雙口式者,為每分鐘2立方公尺(2,000 L/min)。爰此,本署於雙口型消防栓辦理「2線進水」佔水源操作訓練。另為了解2線自然進水與2線機械採水之流量差異,特由本署協請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協助提供車輛及器材,於臺中市東勢區1處地上式雙口型消防栓進行試驗(如圖1)。

測試結果,於單線自然進水流量1,278 L/min,單線機械採水1,883 L/min;雙線自然進水流量分別為 1,267 L/min821 L/min(因實驗環境限制,1口使用13公尺硬管進水;另1口使用23公尺硬管,摩擦損耗不同,故兩口有明顯差異),雙線機械採水(使用合水器,如圖2)流量分別為 1,032 L/min832 L/min(與預估雙口合計流量約2,8003,500 L/min之間,相去甚遠)。

本次流量測試可獲得2點結論:
一、      單線機械採水流量小於雙線自然進水,故「2線進水」(無論採用自然進水或機械進水)佔水源之教育訓練,仍有其必要。
二、      廠商設計之合水器,顯有2項缺失如下:
(一)  合水器使用逆止閥設計,影響開口大小及流量順暢,竟造成本次實驗雙線機械採水流量小於雙線自然進水,應該除去逆止閥設計。
(二)  合水器僅使用單線時,另1口因無氣密蓋子可以使用,造成該口空氣大量進入幫浦,造成幫浦異音及震動。未來應備置氣密蓋子,或單線機械採水時,更換單口幫浦進水轉接頭。


藉由流量計協助,可以對於消防進水量及出水量進行量化測試及瞭解,有助於精準掌握消防射水滅火效能。本次實驗雖因合水器影響,未能獲得完整試驗數據,但已為未來量化管理消防水量,走出了第一步。
如圖1
如圖2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目標層次-直覺思維與肌肉記憶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係消防人員常年進行之訓練,可分為學科訓練與術科訓練,學科包括火煙判斷、建築物判讀、消防戰術運用及救災安全管理等;術科訓練包括各項車輛、裝備、器材操作,個人單項戰技及組合訓練等。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學科訓練,目的在於瞭解火災搶救相關知識,經過長時間相關知識的積累,對於火災搶救問題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及長時間的思考,最後會由「知」道火災搶救之判斷要領,提升到對於火災搶救關鍵問題的掌握,對於火災搶救問題達到整體性的了悟,稱為「直覺思維」。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術科訓練,目的在於熟練各種火災搶救動作,經過長時間的反覆訓練,對於救災動作掌握方式,除了大腦記憶功能,也產生肌肉本身的記憶,如同電腦打字的人,最初需要記憶按鍵位置,但熟練後不用大腦指揮,手指也能自然按到正確的按鍵,這種由「知」道如何操作救災動作,最後達到熟練操作,稱為「肌肉記憶」。
多數人普遍認為學習之目的在於「知」,只要達到「知」的程度即為已足。筆者認為「知」只是最初步的學習成效,火災搶救面臨急迫之情況,無論在狀況判斷或執行各種救災動作上,都不會有太多思考時間,這樣的時間壓力促使筆者思考,消防人員學、術科訓練成果僅及於「知」的層面,顯然不足,必須向上提升。於學科部分,由「知」提升至「直覺思維」,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各種影響火災搶救因素之輕重緩急,蒐集最急迫、最重要的資訊,進行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務部署;於術科部分,由「知」提升至「肌肉記憶」,能在短時間內由肌肉記憶協助,迅速且安全地操作各種救災車輛、器材、裝備,執行各項救災動作。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消防射水與中繼送水建議方案

射水救災是消防人員每天都在做的事,但是若問擔任瞄子手的消防同仁,你現在瞄子的放水壓力及放水量是多少,泰半沒人答得出來。若問擔任水箱車司機的消防同仁,三樓燃燒的火災,你應該操作多大的放水壓力及此時的放水量是多少,亦多半答不上來。除少數有經驗的水線帶隊官會在無線電中通知司機放水時一併告知放水壓力外,大多數的帶隊官都只告訴司機「放水」,至於司機要放多大壓力,就只有憑經驗先放個大約3-5 kg/cm2的壓力,再等著帶隊官通知「加壓」或「減壓」。彷彿這一切都只是個大概,也沒個標準可供依循。在學校所學習的「消防水力學」,所背誦的公式,所介紹的「送水基準板」,都只停留在教室內,並未隨消防同仁帶到了工作崗位上。
     火場射水搶救,依據火勢的大小、水帶長度、樓層高度,予以增減水壓,甚至調整瞄子放水口大小,臨場應變以適應現場需要,本是理所當然。但問題在於沒有標準、漫無限制的臨場應變,卻顯得雜亂紛沓、不成章法。尤其在火場中,無線電常有頻道繁忙,無法插話之情形;或者建築物屏蔽,司機與帶隊官分處兩地,無線電訊號根本不通,司機與瞄子手各自為政,一團混亂,何來臨場應變之說。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初期放水時應該要有一套基準,讓彼此都有規則可循,而後再依現場情況做適當的增減。
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1TVJzWKVc6ueqBRxHCxuNNrBuIcLYsJcw

2017年3月14日 星期二

消防戰術—假設推論方法之初探


筆者於火災搶救實際經驗中發現,火場狀況並無法於短時間內完全掌握,因此火場指揮官於狀況判斷與決心處置時便發生困難,以致火場狀況判斷模式理論雖然完整,但於實際執行時便面臨無法實施之困境。筆者藉由國內相關文獻探討,嘗試說明火場狀況判斷需運用假設推論方法,以初步掌握之災情、火煙外觀及建築物型態等因素,假設推論火災之情況與發展,並依此進行初期火災搶救部署,後續依據更精確之災情狀況持續修正搶救戰術與人力部署,完成火災搶救指揮任務。意即運用假設推論方法作為理論與實務間之橋樑,解決消防戰術理論不易運用於實務之困境。
本文亦整理消防戰術相關文獻,嘗試用較為哲學與邏輯的方式,介紹消防戰術運用之重點,包括經驗主義與教條主義、全面不要片面、掌握重點、製定消防搶救計畫、人員之積極主動性、壞的指揮也好過遲緩的指揮、個人能力特質之差異性等項目,期能將戰術理論更適當地運用於實務上。

關鍵字:消防戰術、假設推論、濃煙判讀、建築物判讀

消防戰術—假設推論方法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