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雙口型消防栓2線進水流量測試實錄

依「救火栓設置標準」第10條規定,救火栓之設計放水量,單口式者,為每分鐘1立方公尺(1,000 L/min);雙口式者,為每分鐘2立方公尺(2,000 L/min)。爰此,本署於雙口型消防栓辦理「2線進水」佔水源操作訓練。另為了解2線自然進水與2線機械採水之流量差異,特由本署協請臺中市政府消防局協助提供車輛及器材,於臺中市東勢區1處地上式雙口型消防栓進行試驗(如圖1)。

測試結果,於單線自然進水流量1,278 L/min,單線機械採水1,883 L/min;雙線自然進水流量分別為 1,267 L/min821 L/min(因實驗環境限制,1口使用13公尺硬管進水;另1口使用23公尺硬管,摩擦損耗不同,故兩口有明顯差異),雙線機械採水(使用合水器,如圖2)流量分別為 1,032 L/min832 L/min(與預估雙口合計流量約2,8003,500 L/min之間,相去甚遠)。

本次流量測試可獲得2點結論:
一、      單線機械採水流量小於雙線自然進水,故「2線進水」(無論採用自然進水或機械進水)佔水源之教育訓練,仍有其必要。
二、      廠商設計之合水器,顯有2項缺失如下:
(一)  合水器使用逆止閥設計,影響開口大小及流量順暢,竟造成本次實驗雙線機械採水流量小於雙線自然進水,應該除去逆止閥設計。
(二)  合水器僅使用單線時,另1口因無氣密蓋子可以使用,造成該口空氣大量進入幫浦,造成幫浦異音及震動。未來應備置氣密蓋子,或單線機械採水時,更換單口幫浦進水轉接頭。


藉由流量計協助,可以對於消防進水量及出水量進行量化測試及瞭解,有助於精準掌握消防射水滅火效能。本次實驗雖因合水器影響,未能獲得完整試驗數據,但已為未來量化管理消防水量,走出了第一步。
如圖1
如圖2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目標層次-直覺思維與肌肉記憶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係消防人員常年進行之訓練,可分為學科訓練與術科訓練,學科包括火煙判斷、建築物判讀、消防戰術運用及救災安全管理等;術科訓練包括各項車輛、裝備、器材操作,個人單項戰技及組合訓練等。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學科訓練,目的在於瞭解火災搶救相關知識,經過長時間相關知識的積累,對於火災搶救問題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及長時間的思考,最後會由「知」道火災搶救之判斷要領,提升到對於火災搶救關鍵問題的掌握,對於火災搶救問題達到整體性的了悟,稱為「直覺思維」。
火災搶救教育訓練之術科訓練,目的在於熟練各種火災搶救動作,經過長時間的反覆訓練,對於救災動作掌握方式,除了大腦記憶功能,也產生肌肉本身的記憶,如同電腦打字的人,最初需要記憶按鍵位置,但熟練後不用大腦指揮,手指也能自然按到正確的按鍵,這種由「知」道如何操作救災動作,最後達到熟練操作,稱為「肌肉記憶」。
多數人普遍認為學習之目的在於「知」,只要達到「知」的程度即為已足。筆者認為「知」只是最初步的學習成效,火災搶救面臨急迫之情況,無論在狀況判斷或執行各種救災動作上,都不會有太多思考時間,這樣的時間壓力促使筆者思考,消防人員學、術科訓練成果僅及於「知」的層面,顯然不足,必須向上提升。於學科部分,由「知」提升至「直覺思維」,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各種影響火災搶救因素之輕重緩急,蒐集最急迫、最重要的資訊,進行最急迫、最重要的任務部署;於術科部分,由「知」提升至「肌肉記憶」,能在短時間內由肌肉記憶協助,迅速且安全地操作各種救災車輛、器材、裝備,執行各項救災動作。